本報訊(記者 唐剛)以“共鑄國云,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即將在福州隆重舉辦。期間,云生態成果展將展出中國電信天翼云十年發展歷程,并講述中國電信圍繞云改數轉戰略,構建“云網融合、安全可信、綠色低碳、開放合作”的天翼云生態體系,打造自主可控科創實力,推出系列創新產品并廣泛應用,助力央企上云,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底座的故事。
7月22日-26日,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1號展館隆重舉辦云生態成果展,開設云生態主展區、行業應用展區、合作企業展區以及云端展臺等線下線上展覽展示。圖為中國電信云生態成果展展廳。盧臻/攝
目前,天翼云作為國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在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工作推進會上,中國電信引入多家央企戰略投資者打造國家云公司受到關注。天翼云通過創新發展奠定國家云公司框架,并在推動各行業尤其是央企安全上云的征程中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
中國電信國家云公司, 定位有穩固的市場基礎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指出,在有力促進科技創新水平提升方面,中國電信引入多家中央企業戰略投資者打造國家云公司,統籌開展科技創新,實施建設和安全防護體系部署,加快構建推動云原創技術生態。
天翼云目前已成為國內主要的云計算品牌之一,在國內混合云市場排名第一,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IaaS)位居第一陣營,也是全球電信運營商中排名第一的云服務商。
今年5月17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天翼云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占比10.3%,比2020年下半年增加1.5%,位列第四,成為公有云IaaS市場第一梯隊增速最快的一家。據中國電信2021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天翼云收入實現翻番,達到279 億元,同比增長102%,穩居業界第一陣營。
天翼云穩固的市場地位奠定了其作為國家云公司的基礎。“作為國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中國電信作為企業代表之一在會上作交流發言表示。
聯合創新,天翼云技術生態優勢突出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翼云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1日,其前身為2012年成立的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
面對奔涌澎湃的數智浪潮,中國電信于2009年發布“翼云計劃”,及早進行了云計算領域的部署與探索,為其后續的產業升級發展奠定了基礎。2011年,中國電信正式發布天翼云計算品牌,并隨后在2012年推出云主機、云存儲等系列天翼云產品,由此,中國電信成為第一家發布云品牌的運營商。從2012年正式推出云產品到今天,天翼云剛好邁過了十年大關。
去年12月,天翼云公司股權多元化改革框架協議簽約暨公司揭牌儀式在京舉行。中國電信引入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國誠通、中國國新四家中央企業戰略投資者,邁出云生態建設的重要一步。
中國電信天翼云近年來積極承擔國家與集團重點戰略研發任務。一方面,整合內部資源,天翼云公司及下設31省分公司,建立起健全云網一體化運營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強化與中國電子等中央企業、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聯合研發,構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創技術生態。同時,中國電信以服務國資央企為核心目標,加快自主可控天翼云產品的規模應用。截至2021年底,天翼云已助力搭建全國20余個省級政務云平臺,300余個地級市政務云平臺,1000余個智慧城市項目。
技術日新月異,十年磨劍鑄紅云
2016年,中國電信發布了天翼云3.0品牌、戰略以及產品。天翼云3.0基于完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在云網融合,安全保障和全面定制化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2019年,天翼云從一朵普通的云升級為一朵萬物智聯云,并發布“5G+天翼云+AI三生萬物”戰略。
2021年11月,隨著中國電信將天翼云品牌Logo顏色升級為“中國紅”,并發布創新的天翼云4.0分布式云,實現了一云多態、一云多芯、一張云網、一致架構、統一調度、統一運維,一朵紅云由此冉冉升起。
作為云服務的“國家隊”,天翼云走過十年科技創新之路,完成了從過去商業系統到自研系統的轉變,形成資源布局和自研產品能力雙優勢。
未來,天翼云如何響應國資委要求,統籌開展科技創新,加快構建推動云原創技術生態?據媒體報道,中國電信已提出關于建設國家云的關鍵舉措,到2025年實現千城千池,服務器規模達到120萬臺,算力規模超過13EFLOPS。
而在即將舉辦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電信將聯合多方共同主辦云生態大會,屆時將重磅發布云生態合作計劃與創新云產品,展示云計算前沿科技創新成果,啟動央企上云,成立云計算共同體,構建開放共贏云生態,助力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升級。
通信信息報社版權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西洪路長春埔電信IT大樓 電話:0591-83365172 聯系人:黃女士 閩ICP備08001196號
短信息類服務接入代碼使用證:閩[2008]00019-B01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閩B2-20080034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