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8月28日消息(安迪)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合作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大衛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應用于創新經濟的各個業態,應用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應用于政府治理現代化和改善社會民生水平等各個領域。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重要突破,如語音和視覺識別技術、混合智能、工業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等,一批人工智能創新創業骨干企業加速成長,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關注和認可。
據張大衛介紹,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發表量和專利數量已經居世界第一位,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這樣形成了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面臨著歷史機遇。”張大衛認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從三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應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張大衛指出:中國已經出臺了系列人工智能產業政策,但現有政策多以產業規劃為主,技術、人才、基礎設施等政策較少,規范、標準的政策不足,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監管政策也有所欠缺。建議政府盡快組織制定人工智能行業相關的標準規范,加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為人工智能數據及隱私保護立法,引導企業規范采集信息,合法應用用戶數據。
二是加強人工智能產業核心技術能力攻關,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國人工智能產業仍存在基礎層通用芯片能力欠缺、軟件和算法對外依賴性強、技術層和應用層領域關鍵部件水平不高等問題。建議通過重大科研專項、示范工程等方式,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通過國家行業協會、技術聯盟、企業合作等方式,鼓勵行業內上下游研究機構、企業加大對數學、算法等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資金、稅收等杠桿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
三是加強推進人工智能商業應用落地,促進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作為未來技術發展的趨勢,人工智能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但是從產業應用來看,除安防、語音識別等領域和AI應用相對成熟之外,在其他行業落地還需下功夫,相當多的人工智能企業尚未找到可靠的商業模式,缺乏市場爆發性的應用產品。張大衛建議政府幫助開發更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優化AI行業創新環境,放寬醫療、金融等行業的準入。通過成立產業基金等方式,引導和撬動社會資金,幫助企業突破商業應用資金瓶頸。結合我國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對人工智能行業資本準入、中外企業合作等方面的限制,促進行業發展。
更多數字經濟相關信息,請關注公眾號“通信信息報”(ID:txxx-news)
通信信息報社版權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西洪路長春埔電信IT大樓 電話:0591-83365172 聯系人:黃女士 閩ICP備08001196號
短信息類服務接入代碼使用證:閩[2008]00019-B01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閩B2-20080034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80501